html模版2016年湖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效明顯
2016年湖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效明顯

湖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www.hunan.gov.cn時間:2017年04月12日

【字體:


2016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復雜形勢,全省認真貫徹發展新理念,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以分類指導、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總抓手,統攬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省經濟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全面建成小康陽台外推社會取得瞭較大成效。

一、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主要特點

湖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考評統計測算結果顯示:各市州和縣(市、區)全面小康水平整體提升,各項工作成效明顯,8個市全面小康實現程度在90%以上。

(一)四大區域小康水平持續提升

據測算,2016年長株潭地區、洞庭湖地區、湘南地區和大湘西地區全面小康總實現程度分別為97.7%、93.6%、91.8%和87.9%,分別比上年提高1.8個、4個、3.4個和5.2個百分點(見表1)。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區域特點來看,由於各區域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化解經濟下行壓力,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並註重加快發展文化產業,經濟發展和文化建設方面提升幅度較大。長株潭地區文化建設和經濟發展方面分別比上年提高3.8個和2.3個百分點,洞庭湖地區文化建設和經濟方面分別比上年提高10.4個和5.1個百分點,湘南地區經濟發展和文化建設方面分別比上年提高5.8個和4.8個百分點,大湘西地區文化建設和經濟發展方面分別比上年提高12.4個和5.4個百分點。分項來看,湘南地區經濟發展方面提升最快,比上年提高5.8個百分點;洞庭湖地區民主法制方面提升最快,比上年提高4.1個百分點;大湘西地區文化建設、人民生活和資源環境方面提升最快,分別比上年提高12.4個、2.3個和4.5個百分點。

(二)各市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穩步推進

測算結果顯示:2016年各市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穩步推進,8個市全面小康實現程度在90%以上。從實現程度來看,各市州比上年均有所提升,其中提升最快的懷化市,比上年提高6.1個百分點(見圖1)。分項來看,湘西州經濟發展方面提升最快,比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湘潭市民主法制方面提升最快,比上年提高13.6個百分點;懷化市文化建設方面提升最快,比上年提高20個百分點;湘西州人民生活和資源環境方面提升最快,比上年分別提高4.1個和5.1個百分點。

(三)各縣市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紮實推進

測算結果顯示:2016年各縣(市、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紮實推進,又有11個縣(市、區)達標。具體來看,經濟發展、人民生活、社會發展、民主法治和生態文明五個方面均紮實推進。一類縣平均總實現程度比上年提高2.8個百分點,二類縣平均總實現程度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三類縣平均總實現程度比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見表2)。

二、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主要薄弱環節

從2016年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五個方面的監測結果來看,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方面的實現程度均低於總體實現程度。這說明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方面仍是湖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

(一)人均經濟指標偏低

全省人均GDP仍然低於全國平均水平。2016年全省人均GDP為45931元,低於全國平均水平8049元,低於湖北9107元。尤其是縣域經濟不強。部分縣(市、區)人均經濟指標實現程度較低,主要是人均GDP和人均財政總收入較低。其中,2016年人均GDP實現程度低於50%的縣(市、區)有11個,最低的雙清區實現程度為36.9%;人均財政總收入實現程度低於50%的縣(市、區)有23個,最低的安鄉縣實現程度為28.7%。122個縣(市、區)經濟發展平均實現程度為80.8%,低於70%的有21個,占17.2%。

(二)地區發展差異較大

從四大區域情況看,2016年全面小康總體實現程度最高的長株潭地區達到97.7%,大湘西地區僅為87.9%,兩者相差9.8個百分點,其中經濟發展實現程度相差17.2個百分點。從各市州情況看,2016年長沙、株洲和湘潭三市全面小康實現程度均超過96%,而湘西州實現程度還在85%以下。實現程度最高的長沙市(97.2%)與最低的湘西州(83.2%)相差14個百分點。從三類縣(市、區)的情況看,2016年一類縣中總體實現程度最高的雨花區(97.6%)與最低的鶴城區(81.4%)相差16.2個百分點;二類縣中總體實現程度最高的君山區(96.6%)與最低的東安縣(81.5%)相差15.1個百分點;三類縣中總體實現程度最高的吉首市(96%)與最低的永順縣(78.2%)相差17.8個百分點。

(三)脫貧攻堅壓力較大

目前全省有331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貧困人口在30萬以上的市州有邵陽市、懷化市、湘西州、永州市4個地區;貧困發生率超過8%台灣電動床工廠的有湘西州、懷化市、張傢界市、邵陽市和婁底市5個地區,貧困縣(市、區)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僅為全省平均數的70%,全省減貧任務重,壓力大。特別是這些貧困地區的發展基礎薄弱,2016年貧困縣的GDP和財政總收入分別僅占全省總量的17.6%和9.4%;人均GDP僅為全省平均水平的49.2%。如果2020年不能完成扶貧攻堅任務,確保貧困人口和貧困村精準脫貧,就不可能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四)城鄉居民收入較低

全省城鄉居民收入還比較低,低於全國平均水平。2016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1284元,低於全國平均水平2332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1930元,低於全國平均水平433元。從市州來看,湘西州城鄉居民收入最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20813元和7413元,分別低於全省平均水平10471元和4517元。從縣市區來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程度低於60%的縣市區有7個,最低的雙清區實現程度為48.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程度低於60%的縣市區有5個,最低的鶴城區實現程度為47.3%。

(五)創新投入仍然不足

從2016年國內有效發明專利狀況看(見圖2),湖南有效發明專利比湖北少3704件,還不及廣東的六分之一。這與科學研究與開發費用的投入相關性很大。2016年全省R D經費占GDP比重約為1.58%,離創新型湖南設定達到2%的目標有較大差距。分市州情況看,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和R 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大部分市州完成難度較大,主要原因是由於各市州發展不平衡,高新技術產業和科研院所大都聚集在經濟社會較為發達的長株潭地區,導致長株潭以外地區以上兩個指標實現程度偏低。其中2016年長株潭地區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為15.1件,是目標值3.2件的4.7倍,而該指標長株潭以外地區為1.2件,實現程度為34%,最低的邵陽市實現程度為10.8%;長株潭地區R 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為2.2%,而該指標長株潭以外地區為1.1%,實現程度為46.4%,最低的張傢界市實現程度為9.4%。

(六)生態環境不容樂觀

生態建設、環境保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由於湖南經濟結構整體上不盡合理,經濟增長方式較粗放,高耗能、高污染企業仍占較大比重腳底按摩。2016年全省14個市州中6個市州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指數低於70%,其中最低的婁底市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指數為45.6%。空氣質量令人擔憂,全省14個市州中有8個市空氣質量達標率低於80%,其中最低的長沙市空氣質量達標率為73%。

三、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對策建議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一個艱難而復雜的過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必須在借鑒其他省份先進經驗的同時,針對薄弱環節采取有效措施,以確保全省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一)促進經濟平穩發展,提升人均經濟指標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歸根到底靠發展。目前發展不快、發展不優、發展不平衡仍然是湖南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人均經濟指標偏低是湖南推進全面小康建設的最大短板,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做大經濟總量,提升人均經濟指標。要主動適應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切實擴大有效投資,引導消費擴張,推動經濟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積極培育新增長點,依靠創新驅動,構建多點支撐的現代化產業新體系。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等國傢戰略,創新開放模式,拓寬開放領域,打造中部地區開放型經濟新高地,促進全省經濟持續健康平穩發展。

(二)培育壯大支柱產業,積極推進區域協調發展

根據各區域板塊全面小康建設進程和各自發展特點,加強對區域的分類指導,把推動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統一起來。因地制宜確定各區域優先發展的主導產業,強化區域分工合作,統籌推進區域產業發展新格局。統籌區域發展整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突出發揮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洞庭湖生態經濟區、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武陵山片區和湘江新區等五大區域發展國傢戰略的政策效應,形成多個經濟增長極。特別是抓住縣域經濟這個重點難點,加大扶持力度,激發發展活力,全面提高縣域經濟發展水平。

(三)創新精準扶貧方式,引領群眾早日脫貧

在脫貧攻堅中結合貧困地區實際情況,創新精準扶貧方式,因地制宜地實施資金投入、片區扶貧、產業激勵、電商扶貧、金融扶貧、技能培訓、社會扶貧等精準扶貧工作模式,為精準脫貧註入活力,不斷擴大精準扶貧效應,加快脫貧攻堅步伐。特別是要更多地實施產業扶貧,由“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充分發揮貧困地區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著力提高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和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能力,引領群眾精準脫貧。加強規劃銜接配套,推進綠色產業、生態產業發展,力促產業扶貧走上可持續發展的路子。另外,每個貧困村都派駐工作隊、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進一步強化駐村幫扶工作。同時選優配強村第一支部書記,真正把基層組織建設成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堅強戰鬥堡壘。

(四)著力提高居民收入,進一步改善民生

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低是制約湖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主要指標之一,要千方百計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加快工業化城鎮化建設進程,拓寬農民就業渠道,積極引導農民就近到園區就業,提高進城務工農民工工資性收入。進一步健全就業服務體系,完善就業失業人員登記制度、免費就業服務制度、困難群體就業援助制度、失業預警預報制度。加強對靈活就業、就業新業態的扶持,精準幫扶就業困難人員,積極化解結構性失業矛盾;針對去產能分流職工,積極拓寬安置渠道,加強轉崗再就業幫扶。推進重大民生工程,重點發展教育、醫療衛生、公共文化、促進就業、社會保障等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建設,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對貧困地區城鄉居民全覆蓋。同時,加大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抓好水、路、電、氣、房和環境整治等重點實事,切實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五)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培養創新科技人才

科技研發投入經費少、占GDP比重低是制約湖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因素。預計到2020年R 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仍低於全國目標值。推進全面小康,促進抽油煙機推薦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必須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加強創新引領。要緊扣湖南產業轉型升級的重大需求,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及傳統產業升級改造,組織實施一批科技重大專項,解決制約產業發展的重大瓶頸。同時加大政府財政投入,建立健全科學技術創新體系,加快科研經費增長,引導企業參與自主創新,投入科技力量和科研經費,提高經費使用效率。另外,著力培育壯大科研隊伍力量,提高科技人員科研創新能力。強化科技同經濟對接、創新成果同產業對接、創新項目同現實生產力對接、研發人員創新勞動同其利益收入對接,形成有利於出創新成果、創新成果產業化的新機制。

(六)堅持守住生態優美環保科技工程,靜電機,靜電機推薦,靜電機保養,靜電機清洗,靜電油煙處理機底線,加大環境保護力度

湖南重工業比重較大、能耗較高,結構調整壓力大,對資源環境影響不容忽視。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監測新指標中,單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指數均較低。要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在確保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的同時,切實加大節能降耗工作力度。同時結合湖南產業發展實際和環境質量狀況,進一步提高環保、能耗、安全、質量等標準,分區域明確落後產能淘汰任務,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加大環保、能耗、安全執法處罰力度,建立以節能環保標準促進“兩高”行業過剩產能退出的機制,制定財政、土地、金融等扶持政策,支持產能過剩“兩高”行業企業退出、轉型發展。引導全社會樹立低碳理念,共同建設生態宜居環境。

97758FE718792F85
arrow
arrow

    n5366xzf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